5月10日-11日,由《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成都市政院、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城市雨洪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雨洪管理与水环境(厂-网-河-湖)综合治理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雨洪管理与水环境综合治理是指对城市雨洪(暴雨引起的洪水)进行管理和水环境的整体治理,旨在减少洪水的危害、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和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本次会议以“生态、宜居、智慧”为交流宗旨,聚焦“厂网河湖”一体化治水模式,为水务行业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集中展示了治水管水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技术、新设备,剖析国内外经典案例。来自全国的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规划院、设计院、高等院校、水务企业等行业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会议,共同学习经验、沟通思想、交流心得,探索系统科学的综合治水模式和路径。
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执行主编李德强主持,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杨光,成都设计咨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九利先后致辞。
杨光指出,我国城镇水务仍面临诸多挑战,针对“雨洪管理与水环境”问题,在新区建设中应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原有水系,构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雨水管理体系,同时坚持科技创新,推进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转型及产学研用合作,推进形成水务行业“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安全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曾九利表示,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首提“公园城市”理念以来,成都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实施河湖流域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努力打造水清可触的生态基脉、蓝绿一体的活力动脉和价值彰显的发展兴脉,全面织就“天府蓝网”,实现由治水—理水—活水到营水的价值蝶变,对突出公园城市特色生态流域,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行了系统探索。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交流及现场考察成都市水环境治理典型项目,能够进一步推动水环境治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主旨报告环节,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们,围绕水体污染追本溯源、控源截污、溢流污染和面源污染控制、雨污管网建设与运维、河湖水环境提升与生态修复、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智慧水务等方面进行技术交流与探讨。
成都市政院副总经理、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正高级工程师郑轶丽以《超大城市内涝治理实践路径讨论——以成都市为例》为题作主题报告。报告以成都市排水防涝规划为例,从超大城市面临的挑战、现状问题、规划目标确定方法、研究内容、典型区域的治理方案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成都排水防涝探索,为超大城市内涝治理提供了有益经验及技术建议。
成都市政院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关国杰作了题为《地下管网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系统设计及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提出了构建全生命周期视角下满足“数据治理”与“用户需求”双维度协同的地下管网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并从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发展方向三方面进行分享,并围绕市政数据专业服务技术与参会专业人士进行充分交流。
11日下午,与会嘉宾一同前往成都东部新区,现场考察由成都市政院负责设计的成都市水环境治理典型项目——“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绛溪河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是世园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绛溪河及庙儿沟等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水生态环境改造及修复,旨在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做好原生水系的保护和治理。
成都市政院近年来参与了《成都市“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成都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锦江生态带生态修复及河道综合整治、金堂毗河3#橡胶坝改扩建工程咨询及勘察设计等系列工作,并在智慧水务、低碳污水处理厂等新兴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成为成都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技术力量。未来,成都市政院将进一步坚定“为公园城市而生”的使命担当,为全面提升城市内涝治理能力、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供稿:设计三院(公园城市市政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