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学术交流丨成都市政院第十九期“坐景观天”思享会如期而至
发布时间:2024-05-13

2024年5月10日,成都市政院举办第19期公园城市建设系列讲坛“坐景观天”思享会,本次思享会特邀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研究员、北林-成都公园城市研究院研究员钱云副教授,就《“城市-风景-遗产”一体—规划引领高品质有特色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营造》为主题带来精彩分享,设计四院、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及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参加思享会。


图片


钱云从我国城乡环境建设发展的特点、“千城一面、千绿一面”的发展困境和未来城乡规划发展趋势出发,引出新时代建设更具自然价值和文化特色的理念——“城市-风景-遗产”一体的共同营造观,并从其来源与意义、研究团队的实践、启示、反思和展望等方面,为我们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分享交流。


“城市-风景-遗产”一体的共同营造观三大特点


系统


从专业细分走向学科融合的工作模式的调整,即风景园林、城乡规划、林业、观赏园艺、水土保持等多领域多学科融合


动态


从增量扩张迈向存量调整的转变


多元协同


从条块分割转向多方共创的工作模式转变,即在国土空间规划系统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


“城市-风景-遗产”一体的共同营造观核心要义


提倡1种思路


以“行动计划”取代“刚性蓝图”


关注2类地域


覆盖既往规划设计体系中的“盲区”,包含城市内部“边角夹缝公共空间”和城市-乡村边缘绿色开放空间


思考3大问题


涵盖“国土空间景观营造”的全过程,即政府部门如何管控?综合效益如何评估?实施主体如何确立?


图片


钱云还分享了一系列包含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社会环境建设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实践探索的精彩案例:从盘活历史文化遗产的杭州“西湖西进”项目,到修复环境破坏严重的济宁环城生态绿环规划(2016年)——营造“城市绿色宝石项链”,再到由规划引领形成生态修复、垂直农牧、生活服务、文化旅游四大分体系相互支撑、有机叠加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的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规划(2017年)——“向沙而生”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以及“北京绿廊2020”系列研究型规划。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到现阶段对生态城乡环境发展建设和对营造高品质有特色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的探索与尝试。


图片


在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征程上,需要设计者们持续不断进行思考和实践,充分学习和吸收先进的理论知识。成都市政院将持续加强各领域学术交流,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供稿:设计四院(城市艺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