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成都市政院负责设计的第九再生水厂水源热泵试点项目已顺利进入试运行阶段。该项目利用第九再生水厂的再生水作为供冷、供热的清洁热源,将再生水中存在的大量低位能收集起来,通过压缩系统,辅以少量电能,在冬季把存于再生水中的低品位能量“取”出来,给建筑物供热;在夏季把建筑物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再生水中,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该项目通过对城市污水资源进行综合有效利用,推动循环产业发展,其投入使用后起到的示范效果也将进一步助推低碳绿色的能源结构转型。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了包括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等在内的“碳达峰十大行动”。成都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推进清洁取暖项目建设,水源热泵项目负责人何蔚然介绍道,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厂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大安桥村4组17号,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再生水厂,服务面积约195平方公里。该厂设计处理规模100万吨/日。本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为第九再生水厂综合楼及物资保障中心办公区域供能,供能面积2889㎡,总冷负荷398.2kW,总热负荷238.9kW。项目竣工落地后,水源热泵系统末端空调器与常规末端空调器无异,改造完成后室内效果美观整洁,并且体感满足人体舒适性。第九再生水厂水源热泵试点项目重难点是利用九厂再生水源作为流体介质搭建一体化热泵系统,实现集中供能。再生水含盐量高,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较高的硬度,因此在热泵系统设计中根据再生水水质设计换热板材质尤为重要,该项目机组内换热板材选用铝黄铜,具有高抗腐蚀性能。该项目利用再生水中赋存的能量为热泵机组提供低温热源,通过机组换热为建筑供能,同时为水源热泵在水务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示范效应及技术支持。再生水源热泵技术与传统锅炉供热系统相比,可将供热系统的整体效率提高30%以上,每年可节约至少93600kg标准煤、减少CO2排放量约234000kg、减少SO2、NOX等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约11000kg,相当于种树1.3万棵,能够有效降低城市供能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稳定可靠,降耗节能的效果。第九再生水厂水源热泵试点项目设计及实施边界条件复杂,通过成都市政院项目组人员的积极协调,不断优化,最终顺利落地,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并进入试运行阶段。该项目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提升能效利用率,形成绿色低碳可再生的试点示范,成为成都市再生水水源热泵利用的样板工程。